勇向涛头立 奋楫敢争先 槐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
大河潮涌,奔流浩荡,万里黄河从济南穿城而过,激涌澎湃。作为济南市中心城区之一,槐荫区勇立潮头、奋楫争先,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刻践行“西兴”龙头、“中优”先锋的使命与责任,全力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
槐荫扮靓生态底色
在创新引领下,槐荫经济发展迸发的强大动能犹如滔滔黄河水,激起浪花,掀起波涛,一路奔流向前。十年来,槐荫地区生产总值从291.7亿元,连续跨越5个百亿级台阶,达到701.1亿元,年均可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7亿元增长至58.8亿元 ,年 均 增 长14.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50.4亿元增长至587.8亿元,年均增长10.9%;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12.93亿元……一组组数据佐证着槐荫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跃升,彰显着槐荫与黄河一起奔流的壮志雄心。
连跨5个百亿级台阶
诠释发展速度与质量
追光而行,走过十年。这十年,恰是槐荫区发展最快的十年。作为济南市中心城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槐荫坐拥京沪高铁五大枢纽站点之一的济南西站,地铁、高铁、长途客运、市内公交四通八达,是济南乃至山东的重要“门户”和“窗口”。近年来,槐荫区更是明确了“125510”发展思路,重点开辟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总部城、智能制造产业区、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五大主战场”,构建槐荫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伴随着“齐鲁门户,医养之都”的铿锵建设步伐,槐荫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效率互促并进,经济实力接连跃上新台阶。
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
目前,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蓬勃发展,已签约落地项目248个,开工建设项目42个,开工面积650万平方米,实现总投资648亿元;央企总部城蒸蒸日上,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国内500强企业19家、央企各级各类总部机构32家;智能制造产业区能级跃升,已形成以九阳集团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业、以山东天岳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华润医药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产业聚集地;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破题起势,串联整合宏济堂、阜成信棉花行东记西记旧址、山东丰大银行旧址济南老商埠主题酒店等文化资源,市立五院片区城市更新加速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向美而行,统筹推进“七星九美十三香”沿黄29个村连片发展,发挥黄河水、长江水、玉符河、小清河“四水融汇”生态优势,增强济西湿地、玉清湖、美里湖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生物栖息功能,全面提升百里黄河风景区槐荫段建设标准,形成气韵贯通、和谐共生的大河、大湖、大湿地生态格局,沿黄生态明珠更加璀璨靓丽。
眼下,疫情防控压力挡不住槐荫冲破藩篱发展经济的决心,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的槐荫正在用创新与实干奋力书写着发展的新时代“槐荫故事”。槐荫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在今年3月的疫情防控中,槐荫370余名机关干部、3000余名党员闻令而动、向疫前行,顺利完成45万户、98万人次管控保障。在济南西站东广场,全省最大核酸检测点拔地而起,日最大检测量超3万人次,坚决守好泉城“西大门”,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38.84亿元,同比增长5.1%,列全市第二位;1-8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2%,连续3个月保持全市第一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好于预期。槐荫区先后获得中国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等几十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入围“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区域承载力、影响力日益凸显。
紧握历史发展机遇
用创新谱写坚守华章
槐荫区委书记孙常建(中)调研项目建设
在槐荫,坚守与创新从来不是一对矛盾体。在全区经济实力提升的背后,是槐荫区多年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走新旧动能转换之路的抉择与坚守,是70万槐荫人踔厉奋发、勇于改革、创新发展迸发出的澎湃动能。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规划建设,槐荫依托济南西站拉开了西部新城的建设序幕。“齐鲁门户”就此织就八方通途。近年来,依托高铁资源,槐荫飞速崛起,成为济西门户、京沪会客厅。“千里高铁一日还”的槐荫生活方式,不仅满足了市民的“诗与远方”,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55平方公里的“白纸”为槐荫发展留出了空间,决定了西部新城发展的速度与高度。
2017年,占地35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2700万平方米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批复成立,这是槐荫区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健康中国”“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布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有力实践,是济南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双中心”的核心引擎。槐荫区举全区之力,全力打造“全省第一、国内一流、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的医养之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启动建设以来,槐荫区累计完成25个村和1个国有土地社区的征收拆迁,释放1.5万亩发展空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规划引领、体制机制、征收拆迁、项目落地、人才引进等各方面都取得积极进展,顺利实现了初具规模的阶段性目标。
十年来,济南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并适时提出央企总部城、省企总部城的规划建设。槐荫区充分发挥央企总部城重要载体作用,以楼宇经济为抓手,不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升级。66栋楼宇鳞次栉比,230万平方米空间聚集了近6000家金融、医疗、科技、贸易等各种类型企业,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国内500强企业19家、央企各级各类总部机构32家,西城大厦、西城汇金金融中心等“亿元楼”活跃繁荣,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坐落于绿地·齐鲁之门的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已招商入驻企业百余家,其中包含26家基金类企业,累计基金管理产品规模164.5亿元。
当“泉水叮咚”融入“黄河大合唱”,面对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槐荫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在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的道路上给出的答案。槐荫区委书记孙常建提出十一个“创新突破”:在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坚持科技引领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科学系统双招双引、主导产业聚势成峰、实施重点要素保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全力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治理提升等十一个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兼顾“大事儿”“小确幸”
民生福祉彰显温度与力度
十年间,槐荫区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在这一过程中,槐荫持续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做好群众眼中的“大事儿”,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6.2%。同时,着眼于老百姓身边的难点、痛点、堵点,用一件件“实事”给群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小确幸”。
槐荫区十年新建、改扩建教育设施102处,新增学位81850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西兴强区,教育先强!除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十年来,槐荫区新建、改扩建教育设施102处,新增学位81850个,济南理工学校、杨柳春风学校等一大批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新优学校已成长为百姓家门口的高品质学校;成立融贯教育集团,8所学校与山东师范大学、杭州育华教育集团等名校合作办学,10所新建幼儿园与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合作办园;与山东师范大学携手,共建“中国3H校园欺凌防治示范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合作区”项目。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0511元增加至2021年的59813元;积极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民生事业参与式预算改革,每年投入1亿多元实施一批民生公益项目;全区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村庄全部“清零”,在全市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消费是民生福祉的重要表现之一。十年来,槐荫区消费环境不断完善,“首店经济”、汽车消费等居民消费显现出蓬勃动力,高品质商圈经济逐渐成形。奥特莱斯、宜家、迪卡侬、麦德龙、弘阳广场、远大购物广场正全力打造“高端消费公园”,引领城市“消费向西、生活向上”。近日,在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的2021年济南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中,槐荫区以总体满意度94.13分排名全市第一。在12个公共服务领域中,槐荫区的公共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服务、政务服务等9项公共服务单项及总分数十项满意度居全市区县首位。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就是人民城市的温度。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背后是槐荫区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不懈努力。
“一院四馆”的七彩花田
如今的槐荫,随着民生工程持续推进,更宜居、更宜业,已成为“近悦远来”之城。槐荫人口迁入率在全市各区县居第一位,2021年新引进研究生数量同比增长84.6%,新增高技能人才同比增长25%,为全域振兴、全面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众多战略机遇在此交汇叠加、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槐荫,审时度势、擘画未来,稳扎稳打、只争朝夕,动能澎湃、铿锵有力,一幅“齐鲁门户,医养之都”与黄河一起奔流的壮美画卷正在铺展开来,全区上下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