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重庆、宁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升城市竞争力

重庆、宁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升城市竞争力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培养和集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人才争夺已成为提升未来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重庆:加快博士后青年人才培养集聚

  (一)实现站前、站中、站后资助全覆盖。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完善“定向招收、连续培养”机制,将原有“博士、博士后连续培养资助(最高一次性资助3万元)”“博士后日常资助(2年资助16万元)”“博士后出站留(来)渝资助(3年资助15万元)”由择优资助调整为对符合条件的人选全覆盖。扩大“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研究项目特别资助”等资助数量,给予最高每人两年60万元培养经费资助,鼓励各单位对市级资助按1∶1配套。

  (二)让博士后进入成长“快车道”。为博士后职称评定建立“绿色通道”:全职博士后人员进站满1年,符合条件可申报认定副高级职称;全职博士后人员出站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符合条件可申报评定正高级职称。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博士后重点支持计划入选者可不占推荐名额直接进入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评审环节。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在渝设立的分支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获奖单位,国家和省市级科技创新基地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单位等科研平台设站。支持设立“博士后创新导师工作室”,给予一次性5万元资助。对成功创建国家级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设站单位,或获得全国博管办授予独立招收资格的工作站,给予一次性50万元资助。

  (三)优化博士后创新创业“生态圈”。促进博士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有机融合,在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打造首批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为博士后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助、创业孵化、融资对接等服务,加快形成“苗圃—孵化加速器—特色产业园”的博士后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投产后,成果实施单位应连续3~5年,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的资金,对博士后等做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按贡献程度给予相应奖励。

  (四)在渝博士后可获“重庆英才服务卡”。鼓励第三方机构和个人引荐博士后,对工作突出的授予博士后“引才大使”;依托“智博会”“重庆英才大会”“博士渝行周”等重大活动,开展博士后组团式招收;新增“先培养、后设站”方式,对联合市内外设站单位招收培养博士后1名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可直接授予“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格。向在渝博士后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可按规定享受个税减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休假疗养和学术交流、住房保障、旅游出行、配偶就业、交通便利等服务。

  宁波:实施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自2012年启动以来,每两年选拔一次,每轮培养期5年,截至目前,共选拔培养从事科学研究、项目研发、创业创新的中青年优秀人才1600余名,分布在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一)树立跨界理念。一是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新型产业布局,构筑“人才朋友圈”,让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高层次人才“传经送宝”,带动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发展成才。二是通过论坛、研修、对标等模式给予领军人才多种培训机会,加强学术合作,促进行业跨界、人才跨界、对标学习跨界,推动一批重点领域、骨干企业项目对接落地。三是建立集学习、交流、交友、提升、合作为一体的“领军之家”,让相关学科、学术、产业领域的人才“熟起来、热起来、动起来”,推进跨界交流、合作,实现倍增效应。

  (二)加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一是建立综合性学习提升平台。完善教育与社会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智能制造与工程技术等学科组功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与经费。二是搭建高端前沿学术交流平台。搭建智能技术、区块链、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合作平台,线上线下开展学术交流、技术交流、产业化交流。三是优化科研扶持平台。支持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重大载体建设,特别是支持智能制造“3511”产业体系建设的科技类项目,引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园区、基地建立孵化器。

  (三)促进产学研企广泛合作。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需求、人才项目、科研成果分类汇编,利用微信推送和网上定向公布,供本地企业、投资机构和人才查询联系,实现人才和企业多点对接。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建设,针对不同人才群体设定相应采集标准,形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客观鲜活的人才数据集。三是建设“领军初心”服务站点。注重人才“初心”教育,引导人才积极为基层排忧解难,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形成“领军初心”服务特色品牌。四是建立科研成果展示中心。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科技成果展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各类人才向重大发展战略、重要支柱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等领域聚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中共济南市槐荫区委员会

魅力槐荫

  • 魅力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