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委党校
近年来,槐荫区民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动新时代槐荫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我区进一步细化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扶持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
(一)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我区历来重视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区登记在营企业40,138户,其中民营企业38,543户,占96%。仅2019年全区新增企业户5,132户、同比增长63%;新增个体户8,213户、同比增长167%,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2019年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9亿元,同比增长5.1%。2018年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3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4.6亿元,占GDP比重46%,贡献地方财税收入约23亿元,占比约为45%。由此可见,民营经济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GDP占比、贡献地方财税收入、提高就业率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规模快速扩大,已经成为我区实体经济的顶梁柱。
(二)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底全区民营企业数量16,546户、规模以上6,986户;2017年底,分别为21,212户、9,403户;2018年底为28,662户、13,380户;2019年底为38,543
户、19,248户。全区民营企业数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递增。
(三)惠企政策对民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全区针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制定了相关激励政策及惠企政策,梳理政策滞后、落地路径不通畅等阻碍因素,探索破解政策制定落实的难题,进一步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活力,稳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从而留住有潜力的企业,吸引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盘活槐荫区民营企业发展大局。
一是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激励民企发展。我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区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非公有制企业,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关于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一次办成”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集中服务企业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网格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落实全市“人才新政30条”,编印了人才支持政策指引,倾力解决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人才关注的实际问题,打造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全力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二是设立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纾解民企困难。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连续设立每年1亿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和1,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已累计向各类企业兑现扶持资金13亿元,年内为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5.6亿元;成立了4个服务队、选派234名网格服务专员,为全区民营企业提供金牌“店小二”服务。重点企业山东天岳注册成立以来,我区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扶,及时帮助解决其各类人才、高新技术申报认定和教育、住房、就医、就学等运营和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多渠道、多形式投入资金近1.6亿元扶持企业发展,并投入近2亿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三是包联包挂民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2019年以来,我区以开展“遍访民营企业”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区级领导及机关干部联系街道商会、重点民营企业工作。区级领导联系50余家民营企业,定期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梳理政策制定及落实桎梏,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有效推动槐荫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全区民营企业扶持政策制定落地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一是扶持政策制定前瞻性科学性不够。为帮助企业纾难解困、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一大批含金量高的民营企业扶持及奖励政策。但企业普遍反映,地方政府在制定落实政策时思想过于保守,导致政策出台滞后,支持力度不够,使本地企业错失发展先机良机,挫伤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有些政策不够科学细致,在配套细则上还没有“跟上趟”,导致政策“执行难”、“好看不好吃”。如省里出台的相关“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规定,要确保“十强”产业都有基金支持。但由于没有进一步细化基金支持的额度、分布、频率等,相关企业在申报中遭遇了“执行难”。
二是扶持政策宣传度知晓度不够。政策宣传的渠道相对单一,政策信息获取滞后,没有及时有效向企业宣传讲解,且落实过程中存在操作程序繁琐、兑付周期较长等问题,部分企业无法及时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使企业错失发展良机,导致政策预期与实施成效存在差距。
三是政策落实后续服务不到位。有的政策制定时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往往“事与愿违”,且缺少政策落实的后续跟进服务,导致政策效能发挥大打折扣。企业普遍反映,“好看”的政策多,“好吃”的政策少;“高大全”的政策多,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接地气”的政策少。另外,民营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急需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三、对策建议
要着眼于企业发展需求、纾解企业困境、助推企业发展壮大,从政策制定、政策扶持、政策落地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打通槐荫区扶持民营企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
一是转变观念,把好政策制定关。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制定政策时,坚持能放开的门槛坚决放开,对无先例可寻、无具体审批标准,但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申报(审批)项目,实施备案登记、信用管理、特事特办。结合槐荫实际,精准研判,坚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强化政策执行的韧劲与柔性,研究推进相关政策的配套执行标准和实施细则,实行一企一策,帮助民营企业打破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搬走“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
二是摸准脉搏,把好政策扶持关。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要迈开腿,全面走访企业,确保全区4万家民营企业全覆盖,深入企业了解困难,摸清企业所需所求,高效地帮助协调解决问题。针对民企“融资难”,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与信用奖惩政策体系,形成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对于信用记录良好、信誉度高的民营企业,在行政监管、金融信贷、政府项目上给予倾斜。
三是了解实情,把好政策落地关。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当好精通政策的“研究员”,做好上门解读政策的“宣讲员”,让企业知晓并用好现有政策,使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用足用活。全区按街道划分为16个大网格,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网格长。同时按照地理位置、产业布局、企业分布,细分若干小网格,每个小网格安排1-2名专职服务专员。网格长要切实负起服务辖区企业的总责,网格专员要加强企业的后续服务,当好“政策推送员”、“政企联络员”、“问题收集员”,为企业发展全程提供“管家式”跟踪服务,实行“一企一责”,延伸服务企业工作触角,扩大服务企业的覆盖面,有效推动构建“清”+“亲”营商环境,不断增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民营企业蓬勃发展。